“老名牌”榮事達的回歸,能否再次在業界創造奇跡
據《“老名牌”榮事達下月回歸合肥》一文近日報道,2013年3月31日,美的租賃“榮事達”商標使用權協議到期,合肥三洋將正式接手“榮事達”品牌冰洗業務。
起家于手工作坊的榮事達,曾先后被認定為 “中國馳名商標”、 “中國名牌產品”、安徽 “經濟名片”,入列中國最具價值商標排行榜,躋身“亞洲家電20強”。一個曾經在家電行業風靡一時的品牌,一個曾經在洗衣機市場獨占半壁江山的企業。曾幾何時,“榮事達,時代潮”已耳熟能詳;時至今日,榮事達品牌卻每況愈下。“老名牌”榮事達的回歸,能否再次在業界創造奇跡,我們將拭目以待。
成功創牌 蜚聲中外
1954年,合肥市西市區17名個體銅匠和失業工人成立了一家手工業合作工廠——合肥市西區五金翻砂組,這是榮事達最初的起點。上世紀80年代初期,該廠更名為合肥洗衣機廠(榮事達的前身),并從日本引進了大波輪新水流雙桶洗衣機技術。由于沒有好的品牌,榮事達的產品盡管有好的質量也火不起來,無奈貼了上海“水仙”牌而“借船出海”。1993年1月1日,第一臺“榮事達”牌洗衣機下線。創牌當年,榮事達洗衣機銷量達56萬臺,榮事達躋身全國最佳經濟效益企業、全國500家利稅大戶行列。“榮事達、時代潮”廣告語走進千家萬戶,“榮事達”品牌迅速風靡全國。隨后,榮事達集團被國家經貿委、國家稅務總局、海關總署認定為國家企業技術中心。同時,榮事達提出的“零缺陷管理”、“紅地毯服務”等先進管理理念在國內產生了深遠影響。
1994年,榮事達集團成功與日本三洋合資,成立了合肥榮事達三洋電器公司(以下簡稱“中日合資公司”或“合肥三洋”),加上此前的與香港的合資,已經成功引進了兩億多元資金。1985年后的10年間,是榮事達快速上升的時期,榮事達集團利潤年均遞增72.14%,1995年就實現了銷售收入10.8億元、利稅1.3億元,綜合經濟指標位居行業之首。
為進一步擴大規模,1996年9月,榮事達集團與美國四大家電公司之一的美泰克公司、香港的愛瑞公司進行合資,股本結構分別為49.5%、49.5%和1%。這次合資引進外資8200萬美元,共建立榮事達洗衣機公司、電冰箱公司、模具公司、橡塑公司、電機公司、日用電器公司共6家合資企業(以下合稱“中美合資公司”),總注冊資金13.4億元人民幣。榮事達集團通過合資合作不僅壯大了自己的實力,還借助美泰克公司的制冷技術高起點,引進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制造設備,全面進入電冰箱生產領域,向多元化經營、多品種戰略邁開了步伐,一躍成為綜合家電制造商。
隨著榮事達與美泰克的合資成功,榮事達所擁有的資產規模迅速膨脹,企業組織結構迅速擴張,產品線也向多元化延伸,從而引起國內業界和社會公眾的關注,品牌知名度也一舉大幅提高。當時有多家媒體稱:“榮事達美泰克中美合資公司的成立,標志著榮事達在企業發展進程中攀上了一座新的高峰。”因為當年榮事達正紅極一時,公司當年的經濟效益很好,據統計,美泰克與榮事達合資當年就獲得盈利25萬美元,這大大超出了外國資本在中國合資3年后開始贏利的預期。這一消息使美泰克在美國上市的股票大幅攀升,由原來的15美元飆升到最高60美元,美泰克的市值由此達到了頂峰水平。
從1995年至1997年,榮事達洗衣機的年產銷量連續3年奪得全國同行業第一名,成為中國洗衣機行業的“龍頭老大”,令業界和公眾矚目。1999年1月5日,“榮事達”被國家工商局商標局認定為“中國馳名商標”。2001年9月,榮事達洗衣機獲得首批“中國名牌產品”稱號。上世紀九十年代,榮事達洗衣機一度在中國市場占據了半壁江山,榮事達品牌在中國消費者中建立了廣泛的知名度與美譽度。
主業失控 品牌外租
經過十幾年的發展,榮事達通過技術引進、借牌創牌和資本運作,資產擴張了近300倍,創立了中國名牌產品“榮事達洗衣機”和中國馳名商標“榮事達”,在中國家電發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缺失的一筆。但是進入21世紀,國內家電市場競爭的加劇,中美合資公司發展陷入了徘徊狀態。2000年,合作方美泰克開始介入中美合資公司的管理,中國家電業第一位洋總裁勞倫斯走馬上任。在其任職的兩年時間里,由于受中西方文化差異、企業體制制約、市場環境缺乏了解、冰箱項目定位超前等因素影響,致使中美合資公司業績出現下滑局面,銷售收入始終沒有突破20億元的規模。
受到“9.11事件”的影響,美國消費空前低迷。2002年初,一向定位高端產品的美泰克公司不得不調整發展戰略,決定轉讓其在中美合資公司的全部股權。從此,榮事達集團被卷入中美合資公司的并購之中。2004年5月,美國美泰克公司幾經周折,在境外將其持有的榮事達中美合資公司全部股權轉讓給美的集團,美的集團成為榮事達集團的新合作方。榮事達和美的共同規劃將在未來3?5年內投資15億元,沖擊冰洗行業前三強,共同打造中國家電的航母。
2005年7月,美的收購了榮事達集團持有的合資公司的24.5%的股權,從而達到了對合資公司絕對控股的地位。然而,企業的經營環境在不斷變化。2007年底,合肥市國有企業改革提出新的目標——2008年是合肥市國企改革攻堅決戰年,將合肥市67戶國有企業進行改革重組,榮事達集團被列為重點改制企業序列。經過美的集團的多方協調,在地方政府的主導下,2008年2月,美的收購了榮事達集團在合資公司持有的最后的25%股權,從此宣告中美合資公司并購徹底結束。同年4月,為期5年的榮事達品牌冰洗衣業務使用權也許可給美的集團。有業內人士指出,由于失去冰洗主業,“榮事達”品牌從此將面臨“持而不控”的局面。
品牌回歸 期待新生
在榮事達集團退出中美合資公司最后的25%股權后,為支持美的集團在合肥發展,出于對新合作方的信任與期望,榮事達集團授權美的集團在冰箱與洗衣機產品上使用榮事達品牌,并達成了“使用、發展、提升”榮事達品牌的約定。但事與愿違,在“榮事達”商標許可期內,榮事達品牌在市場上知名度與美譽度日漸衰弱。據有關部門調查統計,到2012年底,榮事達洗衣機與冰箱分別從行業前三、前八名蛻化至第十六、三十三位。
合肥三洋原控股股東是榮事達集團,后因榮事達集團改制將其產權劃歸合肥市國控公司持有。從2008年開始,合肥三洋的發展突飛猛進,變化日新月異。短短3年多時間,業績增速持續高居行業第一位,銷售收入從6億多元增加到40多億元,市場占有率從行業第十位躍居第三位,成為中國家電行業的一匹黑馬,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普遍贊譽,創造了業界矚目的“合肥三洋奇跡”。
也許是出于榮事達“情結”,也許是出于企業戰略需要,合肥三洋一直心牽“榮事達”的命運及走向,并多次呼吁希望能收回“榮事達”品牌的使用權。2011年,在經過多年高速發展的基礎上,合肥三洋提出了“532”發展戰略規劃:計劃在5年時間內,實現冰箱、洗衣機、生活電器及核心部件3大品類年銷售收入200億元,將公司打造成多元化、多品牌的國際白色家電巨頭。
2012年5月,合肥三洋發布公告,稱公司于當年5月8日已獲控股股東合肥市國資控股公司授權,行使“榮事達”商標管理權。今后,合肥三洋將可代表授權人對“榮事達”商標行使管理權。此外,“榮事達”商標權的許可使用費,也將由合肥三洋代收。這一公告使得“榮事達”這一曾讓安徽人引以為豪的本土知名家電品牌的命運,再度引起世人關注。2012年6月,合肥市有關方面明確,在美的租賃“榮事達”商標使用權到期后,將不再和后者續約。這意味著,美的對“榮事達”商標的租賃到期后,已獲品牌管理權的合肥三洋將獲得“榮事達”在冰洗業務的商標使用權。
經過近20年的積累,合肥三洋在品牌管理、銷售渠道、技術能力、資金實力與人才籌備等方面均已出類拔萃。據悉,在此次接手“榮事達”品牌冰洗業務后,未來 “榮事達”品牌不僅著眼于國內市場,更被賦予了國際化使命,“榮事達”將迎來東山再起的機遇。2013年3月31日,將是“榮事達”發展史上又一里程碑。在這個春天里,“榮事達”因為夢想變得飛揚熱烈,因為夢想變得無比厚重。我們期望,“榮事達”回歸后,能夠借助合肥三洋這輛高速發展列車迅速實現其品牌復興的夢想。
從借牌出海到創立名牌,從獨占鰲頭到“淡出江湖”,從品牌租賃到收回授權,“榮事達”品牌20年的曲折道路留給我們的不僅是傷痛的回憶,更是對名牌資源的返躬內省??梢?,在“榮事達”品牌回歸之際,追尋往日的歷史真相,探究現象背后的原因,無論對于榮事達本身還是對于業界后來者,無疑都是大有裨益的。